经过50多年努力,动漫产业已成为日本国民经济的第六大产业。但在制作现场,由于劳动条件和收入迟迟得不到改善,以及业务国际外包的扩大,日本动漫产业出现了人才大量流失和“空心化”的新趋势。这对于谋求崛起的中国动漫行业意味着什么呢?
令日本“动漫青年”心寒的事
记者了解到,许多日本年轻人出于对动漫的热爱而加入产业制作,但产业的丰厚利润并没有回流到制作现场,没有改变那里艰苦的工作条件。
日本动漫绘制者基本上是与制作商签约,以工作件数计工资。一张图画单价在150到160日元之间,每人每月平均能绘制600张,新人水平也就在400张左右,这样的收入往往连房租都负担不起。由于工资低,近年来,日本年轻人对动漫行业望而却步,即使加入这一行,工作2年就辞职不干的情况也很多。
21岁的上原曾担当深受国内外欢迎的动画片《宠物小精灵》和《机器猫》的绘制工作,她去年全年的收入只有60万日元,健康保险还得父母替她上。负责动画背景的另一位与上原同龄的女性每天工作13个小时,每个月只休息4天,但年收入还不到100万日元。因此,愿意从事绘制工作的日本人越来越少,不少优秀的人才跳到游戏产业。据统计,日本动画行业的离职率在80%左右。
著名制作室“吉卜力”向世界送出了漫画家宫崎骏的很多优秀作品,该公司的制片人铃木敏夫对《国际先驱导报》说:“日本动漫业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能吸引年轻人来工作。这本应是一个具有魅力的工作场所,但所有制作公司都为吸引人才而苦恼,吉卜力也不例外。”
尽管动画制作已采用数字技术,但仍需要庞大的绘画工作。为削减成本,日本国内的动画制作大公司开始实施国际分工体制,将描线上色等工序外包。记者在采访日本动画协会专务理事山口康男时了解到,日本动画绘制工作90%已依赖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