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CAST IN THE NAME OF GOD ,YE NOT GULITY——略谈《THE BIG-O》

CAST IN THE NAME OF GOD ,YE NOT GULITY——略谈《THE BIG-O》

CAST IN THE NAME OF GOD ,YE NOT GULITY


——略谈《THE BIG-O》


  


BIG-O ACTION!


这是我个人的第三篇关于BIG-O的文章,但却是第一篇完全原创的对于这作品的思考,前两篇分别是木乃伊记者Schwarzwald的全台词整理和一篇国外关于BIG-O的研究文章,详情请戳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611383/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37576/



对于这部SUNRISE世纪末的优秀作品,太多前辈比我更早接触并写了很多BIG-O方面的文章或者说更为深入的研究:比如最前线的RXF91、比如机战世界的银铃、比如豆瓣的Goddanar,也因此我一直没有写一篇自己关于BIGO的研究文;今天算是圆一个自己多年的夙愿。(写文的时候,正逢Animefever小站搞90年代动画投票,本作能与CB、EVA、少革和机动战舰四部作品一起成为第一批投票的作品,就实际影响力而言,算是相当荣幸了)

大体流水账式记述一下个人和BIG-O的渊源:

03年初机战D第一次接触BIG-O这部作品,可惜在这部登场作质量颇高的作品中估计由于剧本对于作品的理解偏差完全没有体现出BIG-O的神韵;但作为普及可谓是相当成功的,在那年年初个人也找到了BIG-O第一季的碟子,可惜那时候除了巨大欧美向的机器人对这作品没有更深的认识。(那时候也是中二)



第一次参战机器人大战 水平很一般,后来有魂以后好混了很多

05年左右看到了来自RXF91和银铃的两篇分析文字,第一次知道了这作品原来还有第二季(-_-丨丨丨),印象极为深刻的是关于《BIG-O》和《楚门的世界》的比较,从此对这部作品的好感一发不可收拾。

08年中旬借着机战Z的东风第一次看完了BIG-O,对木乃伊记者印象极深。

10年第二遍看完,并在友邻@5006那里弄到了全套OST 开始整理和翻译各种BIG-O的相关文字。

12年 收藏了美版高清源,并且了解到美版的OP与日版是不同的,是一首更有美漫OP味道的曲子(S2只换了画面没有换曲子);而且有些章节的配乐也有了变化 比如ACT 7。



日版OP



美版OP(s2)



THE BIG-O


《BIG-O》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套和韦恩少爷一样的配置:豪宅、名车、黑色西装、老管家、一身高级装备上房下海、一份空头工作(整整26集罗杰就没谈判成功过-_,-)整天无所事事出事的时候化身成正义英雄;如果从中间大略的看这部作品,可能以为这是一部类似于美国超级英雄维持正义的传统机器人作品——它跟蝙蝠侠实在是太像了。

但借用一句友邻的评价:“因为非常萝卜到本应该会很热血的东西,却能拍出了一股忧伤45度望天的资味,所以,个人觉得它很强悍。”

是的,被人视为艺术电影的各种元素在《BIG-O》里应有尽有,阴霾的城市、丧失的记忆、集体的圣歌、忧伤的爵士乐、飞升的红气球等等;那么这样一部作品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ACT 10 飞升的红气球

抱歉的是,我无法自信地重述这个故事,因为也许它本身就不存在。如Godanner文章中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939364/
所说,或许真正的BIG-O记忆从来就不存在,整部作品就和模范城一样,成了一段破碎的记忆;而受当代接受美学文论观点影响,在分析作品的时候,我始终认为,第一文本从来就不存在(更何况是这样一部“召唤结构”如此明显的作品),我只是尽自己可能来用自己的观点解释一些几经讨论的问题:

1 BIG-O想要表达什么?

如果就EVA解惑所说EVA的哲学基础是尼采和海德格尔的话,那么BIG-O则有着明显的存在主义味道,在这个所有人失去了40年前记忆的世界里,生命成为了世界的唯一价值:对过去回忆的痛苦折磨着人们、人们庸碌地生活在无意义的城市、木乃伊记者追求终生最后才发现了整个世界的真相不过是部荒诞的戏剧,这种“世界荒谬、人生孤独”的状态正是萨特存在主义人学思想的一大基础;而我认为《BIG-O》类似于萨特的境遇剧(即给人们提供一定的环境强调人们在环境中选择自己的行动),将人们置身于“丧失了四十年前记忆的封闭城市”这样一个场景中,让剧中不同的角色做出不同的选择,从而探讨“记忆对于人究竟为何物”这样一部作品。

顺便一提,这种“将角色置于特殊世界观下探讨可能发生的社会问题”题材个人相当心水,像《星空清理者》《COWBOY BEBOP》《攻壳机动队》《海马》都是这方面相当不错的作品。



2 木乃伊记者究竟什么时候变成了亡灵附在BIG-DUO上?

在Act 17《利维坦》中,Schwarzwald的本体最后一次出场并与传说中的怪兽“利维坦”遭遇身亡;但另一种看法认为,木乃伊记者在第一次遇到罗杰的时候就已经死了,本体的亡灵附在了绷带上;这个问题官方同样也没有答案,就个人而言我更倾向于后一种解释。



3 老哥顿和他的《METROPOLIS》在剧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首先先科普一下《METROPOLIS》即大都会,这个词在无论电影界还是动画界都有着相当的知名度,最早是由德国默片大师弗里茨·朗所创作的表现主义默片,在科幻电影界影响深远(尤其《银翼杀手》),之后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在60年代转变主题改编成了漫画,并在2001年由林太郎和大友克洋合作推出了动画版。



动画版《大都会》片段



哥顿·罗斯沃特算是剧中比较“神秘”的角色,他和他未写完的《METROPOLIS》以及红番茄不断在剧中出场,以我的观点看来,这本《METROPOLIS》其实就是《BIG-O》的剧本,未写完则是因为这个世界的故事还没有开始重启(在这里大都会指向模范城),而老罗斯沃特则类似于RPG游戏中NPC一类的角色,与其他角色相比,他的故事是固定的,指导相关角色向某个方向前进。值得一提的是,在作品的最后,《METROPOLIS》的作者由哥顿·罗斯沃特变成了ANGEL·罗斯沃特,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此观点。



ACT 26最后,作者改名为ANGEL ROSEWATER

4  Act 14  Roger The Wanderer在剧中有什么作用?

平行世界,有可能是另一个剧本中的模范城,从观众的角度说也给观众一个提示“这个故事不过是个舞台戏”,在那个世界里没有Schwarzwald,只有作为普通记者的Micheal Seebach,贝克没有成为罪犯而家财万贯,而Roger则成了一名流浪汉;至于他怎么把意识传送过去的,我也想知道……

5 五个BIG分别代表了什么?

首先对于BIG VENUS和BIG EAR,我曾经绞尽脑汁想看出这两个BIG与其他三台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后者),可是失败了,在我看来BIG EAR和哥顿·罗斯沃特一样只是故事里的NPC,或者说是“神”在ACT中安排进去的窃听器,以此观察主要角色在其中的行动。(同样没有理解好的角色还有阿兰,不知道诸位影友怎么想,是否是对人类过分追求科学的反拨?)。而对另外3台BIG相对而言可以想到的隐喻会多一点,在我之前翻译的文章里作者认为它们是实用主义、苏格拉底和尼采三种哲学观的化身,另外还有以心理学自我、本我、超我来解释三台BIG的本质,个人感觉也有一定道理但倾向上还是前者更接近整部作品的主题。













五名“THE BIG”

6 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意思?

这个地方的观点实在太多了:YY说、装置说、楚门世界说等等,我个人更倾向于整个作品就是一个电影,或者说一个演员不知情的未经上演的剧本(就是个大号的楚门世界,楚门世界是只有楚门不知情);所有角色被设定好,但是角色可以在进行一定的“即兴表演”(即萨特所谓“自由选择”),比如说动画版的贝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至于漫画版的贝克则是个不折不扣的恶棍。



漫画版的贝克



7 最后一集那些异象什么意思?(比如小孩手中的红气球等等)

世界重启了,同一个剧本将在下一批演员(条形码即是如此)手中被表演;每当ANGEL进入到兽之数字那一层的时候,BIG VENUS自动出现将上一个剧本里的设定消除,故事结束。

8 其他比较明显的隐喻

源自圣经:利维坦、贝黑莫斯;666。前两者为《圣经·约伯记》中出现的怪兽、后者是启示录中怪兽的数值(即“兽之数字”);在作品中,前两者可以理解为神(导演)派遣来考验帕拉蒂姆城人们的使者,后者明显预示着世界将重启。

源自法国大革命:罗伯斯庇尔、富歇、卡诺(合体以后叫拿破仑·波拿巴。囧);三台异国机器人的词源,法国大革命一直是群众运动乃至群众心理学的不二选择,像《九三年》《双城记》《乌合之众》等作品都多少取材于法国大革命(顺便在这里吐槽一句:我想看蝙蝠侠前传3!!- -),在这里以几位革命家的名字给狂热的群众组织的异国机器人起名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9 其他

在这里我想特别提出一下ACT 18  The Greatest Villain,尤其是里面登场的伟大贝克大人号RX3,这部充满了巨大robo爱好者所津津乐道元素(三机变形、合体、POSE、必杀技、热血合体音乐)的机体可谓是本作最有特色的一台机器人,可惜在原作中被Roger秒杀=- =,还好机战Z SP篇满足了众多爱好者的这一怨念。



OPEN!GETTER!等等你们是不是走错剧组了。



后记:这篇文章个人慢吞吞的写了一周左右,虽然比起以前一些即兴而发的作品要好很多,但是个人一直不是很满意,一点是专业所限个人对存在主义的理解更多局限在文学方面(顺便写这文的时候我才感觉自己读书太少了-。-接受论和存在主义的原典基本没怎么看过),另一点是《BIG-O》给人的感觉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其实平素一点说就是坑太深),不知何处下笔,希望诸位多多海涵。



参考书籍及网络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版)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西方文论史》

《百年萨特》

《西西弗神话》

《电影的历史》(第七版)

豆瓣网

机战世界论坛
签名神马的最讨厌了

TOP

http://www.xiami.com/song/detail/id/1769131582

顺便一提一边听这个音乐一边看很有感觉
签名神马的最讨厌了

TOP

现在这样的研究文章越来越少了,这个世界大家都静不下心了吗

TOP

-。-推广BIGO和汤浅政明是我毕生的事业

预告 下篇动画文如果还有的话肯定写汤浅政明 不过可能会很漫长。。
签名神马的最讨厌了

TOP

呀咧呀咧,想不到这部作品你写了那么多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一昧的等待只会一无所获,当你迈出那一步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事情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困难。

TOP

假面请补图~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