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日里,一种新的“货币”在日本诞生。
4月7日,“铁臂阿童木”的假想诞生地——高田马场一带的商店街和非政府组织及早稻田大学联合发行了“阿童木货币”。货币单位为“马力”,1马力相当于1日元;有10马力、100马力、200马力三种币值。该货币作为对社会志愿者的答谢分发给他们,可以在高田马场地区的69家店铺
使用。
之前的一天,人气动漫《蜡笔小新》里的野原一家所住的(土+奇)玉县春日部市在市民文化会馆举行仪式,将特别居民票交到“小新一家”手中。今年是春日部市实施市政府制度50周年,“小新一家”将在一年里担任该市的形象代言人,政府职员的名片和该市宣传手册上都将印有“小新一家”的插图。
一个月来,阿童木和小新已不再是虚拟的动漫形象,他们的现实社会效益一直为日本媒体津津乐道。在日本,同样现实的经济效益是动漫形象渗透到整个社会的动力源泉,以致“动漫迷”这个狭窄定义几乎无法适用于这个国家——研究人员统计,日本87%的人喜欢动漫,84%的人拥有动漫相关产品。
从“阿童木混沌”到“万代模式”
为感受日本产业的新脉动,记者采访了三菱综合研究所的高桥卫和佐藤正典两位研究员。据他们介绍,全球播放的动画片60%原产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达80%以上。日本国内消费量也很大:电影院一年上映的动画片约有80部,电视台每周播放的动画片在75部(集)左右,每部(集)30分钟,一年播放约3900部(集)作品。
目前,日本国内共有430家动画片制作公司,其中大型公司有50家左右,约83%(359家)的公司集中在东京。东京都的练马区(74家)和杉并区(71家)已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动画产业积聚地。其自身已形成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制作、宣传与销售网络。
日本动画与商业利益相结合,有无固定模式可循?高桥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告诉记者,1963年NHK电视台播放了日本第一部电视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引起巨大轰动后,点心、巧克力等食品包装上开始印有阿童木形象。当时,日本社会还没有确立起动漫产业,但电视这一新媒体无疑对该产业的发展助燃。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日本动漫产业初具规模,各种相关企业相继成立。其中,最著名的是玩具厂商万代公司。
万代公司开拓的新型玩具经营模式可谓独一无二。原本,日本动漫产业的顺序是:优秀漫画和动画片受欢迎后,企业借机开发玩具等相关产品,或利用动漫形象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品。万代公司则反其道而行之:锁定动漫玩具有利可图的商机,先由它策划形象,然后绘成漫画、制成动画片,借漫画书的畅销和动画片热播,万代公司推出相关玩具,直接管理动漫形象的经营许可权。
万代公司的巨额收益吸引了广告代理店、电影公司、电视台以及其他玩具企业和出版社争相仿效。正是万代公司对动漫形象经营许可权的管理,结束了过去无视版权的混沌,标志着日本动漫产业步入正轨,逐渐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