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核研究组织(CERN)的科学家在瑞士操纵大型强子对撞器。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启动
将大型离子对撞实验(ALICE)的内部追踪系统运送到实验洞并将它嵌入定时发射膛(TPC)。ALICE将用来研究超高能质子-质子和铅-铅对撞物理学原理,并将揭露宇宙大爆炸后几微秒内的宇宙情形。
(1) 大型强子对撞机正式启动
(2) 第一束质子束流走通欧洲对撞机第一段
(3) 第一束质子束流走通欧洲对撞机第四段
经过十几年的建造,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10日正式启动,将第一束质子束流注入对撞机。 当地时间10日9时38分(北京时间10日15时38分)左右,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主任林恩·埃万斯发布了启动命令,第一束质子束流被注入安装在地下100米深的27公里长环形隧道内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开始运行。 大型强子对撞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设计,它的启用将为科学家研究宇宙起源和各种基本粒子特性提供强大武器。 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0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参与了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建设。中国近十所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人员参加了大型强子对撞机上所有4个大实验的大型探测器的建造。
中新网9月10日电 欧洲核研究组织(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器(Large Hadron Collider,LHC)于北京时间10日下午启动,展开历史上最复杂也最激动人心的科学实验,就是模拟宇宙大爆炸。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指,这次实验将是物理学“新黄金时代”,开物质和宇宙秘密宝库。但有科学家担忧,LHC其实是部“末日机器”,实验可能产生微型黑洞,令“世界末日来临”。
史上最大的粒子撞击器LHC,坐落在瑞士和法国边界山脉深入46米至150米地底,从构想到建成历时近20年,花了60亿瑞士法郎,吸引80个国家5000名科学家参与。
在撞击器内那条27公里长的圆形隧道,超导磁铁会把质子和离子,加速至接近光速,然后相撞,在极细微空间爆发十万倍太阳温度的超级高温。这一刻就像宇宙大爆炸之后,释放大量能量和基本粒子,冷却后形成组成物质的质子和中子。
重演小型宇宙大爆炸,科学家将从中寻宝。一样是物理理论中令粒子拥有质量的
“上帝粒子”。另一样是占宇宙百分之九十六却看不见的暗黑物质和暗黑能量,从数据推断出它们组成成分。第三样是由电荷相反的基本粒子组成的反物质,科学家相信宇宙诞生时正物质和反物质数量一样多,他们要探究之后没有反物质留下的原因。最后是高次元空间,如撞击后有粒子失踪,它们就可能进入隐藏的高次元空间。
什么是“上帝粒子”,为什说发现它就揭开了世界终结之理?
“上帝粒子”是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莱德曼对希格斯玻色子的别称。这种粒子是物理学家们从理论上假定存在的一种基本粒子,目前已成为整个粒子物理学界研究的中心,莱德曼更形象地将其称为“指挥着宇宙交响曲的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或称希格斯粒子、希格斯子,Higgs boson)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至今尚未在实验中观察到。它也是标准模型中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粒子。
自1899年汤姆逊爵士发现电子开始,直至如今,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微观世界的奥秘。1995年3月2日,美国费米实验室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发现了顶夸克时,一套称之为标准模型的粒子物理学模型所预言的61个基本粒子中的60个都已经得到了实验数据的支持与验证,看上去标准模型马上就要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对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索已经到达了它的尾声,似乎人类也马上就要听到这一跌宕起伏的,充满了高潮与华彩的探索乐章的终曲,但是仍然有一个粒子,游离在这座辉煌的大厦之外,仿佛一个幽灵,这就是希格斯粒子,而且就是这个粒子可能会击垮整座大厦。但是也许会为我们揭示出一条全新的探索旅途。
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莱德曼在其与和泰雷西合著的《上帝粒子:假如宇宙是答案,究竟什么是问题?》的结尾充分流露出了物理学家们对终极前景的渴望,他这样写道:
“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炫目的光芒,一束光亮照亮了我们这位沙滩主人。在巴赫B小调弥撒曲庄严、高潮的和弦配乐下,也可能是在斯特拉温斯基的短笛独奏《春之祭》中,天空中的光慢慢地变成了上帝的脸,微笑着,但带着极度甜蜜的悲伤表情。”
标准模型是这样一个被物理学家们寄予很高期望的,通往终极的理论,然而标准模型自身有两个很重要的缺陷:模型中包含了过多的参数,并且理论未能描述重力。而且标准模型所预言的希格斯粒子却始终未能在实验中发现。莱德曼对希格斯粒子忧心忡忡,认为它是一个阻止我们获得终极知识的“大坏蛋”。